发布时间:2024/10/24 来源:本站
专家学者介绍
陈晓玲,中共党员,副教授/“双师型”教师,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护理学院院长。
从事医学高等教育近40年,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正式出版编写教材6部(主编3部),获奖课件及专利共6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级文明教师、河南省级优秀教师、河南省级师德标兵、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个人 、河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等各类荣誉, 曾任河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学会委员,入选河南省首批养老护理专家库成员、省民政厅养老标准化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河南省SIYB讲师、注册营养技师、河南省养老护理考评员。
护理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健康政策,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坚持“以生为本、立德为先”“厚基础、重人文、强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专业特色和品牌。
一、护理学院发展情况
护理学院结合教育教学规划,逐步建立“教、学、做、研、培”一体化的临床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涵盖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健康评估等多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满足护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等多个专业实训教学,拥有多功能护理模型人、心肺复苏(CPR)模型人、数字遥控式电脑腹部触诊模拟人、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全自动洗胃机等高级仪器设备、护理仪器设备等,均接近护理临床,使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统一。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群建设
一是我院将结合市场需求,紧密关注护理行业发展趋势,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动态调整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接轨。
二是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是进一步优化我院专业布局,根据医药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增设新兴产业相关、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如: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智慧健康养老等专业,使设置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办学资源,更好地融合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四是加强专业群建设,我院坚持以医药卫生大类专业为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增设新专业,结合我校内涵建设发展战略纲要,依托护理学院相关专业及专业方向,以我校重点专业护理为龙头、初步建立护理专业群。加强专业群建设,不仅能实现专业办学规模的最大效益,同时,也能够更加突出职业特点和就业导向。
三、“双师型”师资建设
我院计划加大“双师型”教师(即既有教学能力又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企业锻炼和技能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此外,护理学院针对以上方向制定了五年规划目标。
四、教学与科研并重
护理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护理学院还成立了科研创新组,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护理领域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五、实践教学平台
护理学院积极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配备先进的护理教学设备和模拟实训系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训练平台。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深化,拓展护理学院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护理人才。
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护理学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发展路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七、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南丁格尔精神,我院积极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风。此外,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
护理学院不断加强学院品牌建设工作,通过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与国内外护理教育交流活动和比赛,展示学院办学成果和风采。
八、学生管理相关工作
通过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内涵,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以学生学习成才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风建设。我院计划加强日常教育管理,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教育管理绩效。
2024年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时期,更是考验护理学院发展和建设水平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在工作中引入新理念,利用新媒体,采取新方式,最大限度利用学院现有资源,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的中心思想,全员育人,服务育人。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学风、校风,创建一流专业、一流团队、一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