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2 来源:
各部门、各单位:
近年,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严重危害师生的财产安全,给学校、师生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为深入贯彻郑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关于印发〈郑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霹雳”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郑市际联席办〔2021〕33号)和“12.7”会议精神,按照《全市教育系统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霹雳”行动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护能力,有效遏制诈骗犯罪高发态势,保护好师生的切身利益,创建平安校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安全意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
电信网络诈骗无孔不入,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广大师生要避免陷入电信网络诈骗的圈套,主要是预防为主,提高防范意识。要广泛宣传防骗知识,增强识骗防骗意识,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
二、了解和知晓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
1.网上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2.网上投资理财高回报高收益的都是诈骗;
3.网上办信用卡、贷款、需填写验证码、验资缴纳保证金的都是诈骗;
4.网上交友诱导投资的都是诈骗;
5.冒充淘宝客服退款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6.冒充公检法机关办案,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7.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老板亲友,网络上要求财务转款的都是诈骗;
8.电话冒充熟人领导,不见面就借钱的都是诈骗;
9.冒充部队人员采购物资,要求垫资购物的都是诈骗;
10.买游戏装备私下交易的都是诈骗。
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牢记“三个不”和防骗口诀。
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提高自身财产安全意识,无论犯罪分子的诈骗套路是什么,同学们都要牢记以下“三个不”和防骗口诀,不轻信他人,不贪图便宜,对不清楚的信息及时咨询相关机构,切实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意识。
(一)牢记防骗“三个不”
1.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者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用何种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遇到不能立刻判断的情况,应及时挂断电话并与家人沟通。
2.不透露。强化自我心理防线,不因贪图小利而受不法分子诱惑,任何情况下,切记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
3.不轻易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护自身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到网银业务的,要格外谨慎,特别是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常有资金往来的人员,在汇款转账时需要与相关企业或收款人核实清楚再转账。
(二)牢记防诈骗口诀
陌生电话勿轻信,银行客服问究竟;安全账户子虚有,大额汇款要慎行;个人信息很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提防非法假网银,登陆网址要记清;网上购物便利多,支付限额要防设;刷卡消费莫离眼,防止盗刷盯紧点;钱卡证件分开放,挂失要快莫耽搁。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请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精准防控。
202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