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3/17 来源:医学技术学院
高水平产教融合是医学技术学院
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近期全国两会召开,各行各业的转型正在加速,一场涵盖医疗、教育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已呼之欲出。
学校紧密贴合当下产业变革升级的迫切需求,不失时机提出了以服务大健康为引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产教融合,高品质文化建设,高效能治理和标志性成果的新突破,目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行业、企业培养可用的职业技术人才。
以下围绕学校产教融合的总体要求,结合医学技术学院实际,浅谈几点认识。
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破局之策
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其实质是通过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如大数据、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应用(简称数智化)和产业变革加速,一方面传统产业面临升级压力,新兴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
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导致结构性矛盾凸显,表现在“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亟需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供给侧改革”,破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为打破僵局,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产教融合,如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7年就提出《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强调“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最近教育部发布的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实践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
从国际经验来看,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Co-op)等模式证明,校企合作能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给我们提供了有力借鉴。
二、产教融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产教融合对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表现在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增加企业真实场景、实习实训环节(如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还在于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避免“闭门造车”,通过推动教育模式不断创新,促进“理论+实践”“课堂+检验科”“教师+医师”的融合式教学,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在于由需方前期参与,缩短岗前培训培养周期,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和人才储备,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岗位匹配度。
产教融合通过打破教育与产业的边界,以需求为导向,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协同机制,最终实现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闭环生态。在数智经济时代,深化产教融合将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
三、产教融合是医学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 (一)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是根本
医学技术学院现有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专业,今年即将招生的有眼视光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这些专业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设立,为区域医学事业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产业的迭代升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的变革的迫切要求。学院将以需求为导向结合现有专业开发优化课程体系:如联合医院、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等,分析岗位技能需求,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特别是将医学影像AI诊断、自动化检验技术等前沿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公共课(如医学伦理、人际沟通)与专业课协同设计,例如在《免疫学检验》课程中嵌入临床案例,强化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衔接。
(二)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是途径
校企协同需方前期参与,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岗位匹配度。医学技术学院将探索订单式培养与学徒制,与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及影像中心合作,定向培养具备设备操作、质控管理等能力的技能人才。同时聘请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如聘请医院检验科专家、影像科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指导与课程评价,确保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同步。
接下来,学院将联合企业在现有实验实训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验室设施,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强化学生规范操作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医学检验项目竞赛、影像诊断技术研发等实战活动,构建“课程+实践+竞赛”能力培养链。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学的主导在教师,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教师能力,如鼓励教师赴合作医院/检验检测中心带教实习、挂职锻炼,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同时聘请医院和行业检验检测专家、影像诊断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指导与课程评价,并实行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实施动态评价机制,如以教学周期为单位,结合企业反馈调整课程目标,通过毕业生岗位胜任力跟踪数据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四)数智化创新创业融合是手段
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将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鼓励选用形态丰富、易于更新的数字教材,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开展实训等。
对医学技术教育实践教学而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实习实训的“三高三难”,即“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问题,增强人才培养对生产服务岗位的适应性和匹配度。
总之,产教融合是医学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路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天职和使命。与生产服务一线距离近些、再近些,是职业教育特征的必然要求。技术的进步引发的产业升级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期待数智技术成为教育创新的得力助手,助力教师以更从容的姿态引领学生探索未知,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具人文关怀的“AI时代新人类”,共同构筑数字时代职业教育的育人根基。
下一篇: 没有了